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重庆市畜牧经济发展浅析(2)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9 0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产业融资难。由于政策限制,养殖场和养殖设施未纳入银行金融贷款担保范畴,多数养殖场主苦于没有担保贷不到款,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

(2)产业融资难。由于政策限制,养殖场和养殖设施未纳入银行金融贷款担保范畴,多数养殖场主苦于没有担保贷不到款,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3)从业人员少。与农村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相似,畜禽养殖业从业人员也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年轻人的比例逐年降低,养殖从业人员老年化严重。

2.2 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重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发布实施,对畜禽规模养殖在生态环境和粪污治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要求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要优先考虑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受到的环境压力和限制将会越来越大,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关闭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3 000家左右,其中2016年全市涉及禁养区关闭搬迁任务的29个区县,计划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养殖户)389家、132万生猪当量,2017年涉及1 064个规模养殖场关闭或搬迁(数据来源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行业统计资料)。此外,在2016年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制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发布后,全市各区县依据《指南》对禁养区划定进行了新一轮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禁养区区域,全市又将有新的一批养殖场须关闭或搬迁。

2.3 疫病防控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也给畜牧产业的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近几年来以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等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给全国各地的畜禽养殖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全市的疫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与复杂。面对日益严峻的疫病防控形势,如何在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同时,构建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为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已成为我市畜牧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点。

2.4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重庆市畜牧产业的发展在面临人畜争地、饲料原料紧缺、环境约束等诸多资源局限的同时,还存在用地、人工以及废弃物处等养殖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畜禽生产在效率和规模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畜产品竞争力不强。此外,随着国际自由贸易不断扩大,国外畜产品进口逐年增长,更是对国内及全市畜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挤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都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3 重庆市畜牧产业发展建议

3.1 注重适度规模,壮大经济总量

规模养殖是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2018年全市畜禽饲养规模化率超过50%(生猪的规模化率约为20%)(根据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行业统计数据测算),但散养与规模养殖并存,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带动能力较弱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推进全市畜牧经济发展,必须以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加快变革传统畜牧业经营组织体制,培育新型畜牧业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规模养殖不但是壮大重庆市畜牧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全市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以生猪为例,根据《2019非洲猪瘟防控实施方案》(草案),重庆市属于非洲猪瘟防控西南区,目前为满足该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的消费需求,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约2 000万头生猪,其中重庆市每年需从外省调入500万头生猪,只有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才能有效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

3.2 推进结构调整,补齐产业短板

近几年来,生猪在全市畜牧生产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以猪为主的耗粮型一元牧业经济结构模式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牧业经济,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来调整优化畜牧业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通过机制创新来调整优化畜牧业经营结构、产业链结构、组织结构和投入结构,促进牧业经济由耗粮型向节粮型、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发展壮大全市畜牧经济,需要客观评价畜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和要素约束的主要矛盾,努力消除资源和要素约束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业资金投入、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加大牧业人才培养,补齐阻碍我市牧业经济发展的短板,为牧业经济的发展打造良好基础。

3.3 加强“三产”融合,打造生态经济

加强产业融合是促进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牧业经济需要按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思路,开发畜牧业多种功能,把畜牧业生产与农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互促互进,融合发展,提升畜牧产业文化内涵,提升产业效果及经济附加效益。为促进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全市畜牧产业在大发展的同时,要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遵循“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循环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粪污就地消纳利用、异地综合利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区域配套循环共生等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打造生态牧业经济。

文章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网址: http://www.jrcmsy.cn/qikandaodu/2021/0419/736.html

上一篇: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规范投入品使用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